北京建工京精大房工程建设监理公司
第七个三年发展规划
(2016—2018)
一、总体说明
(一)指导思想
以国家十三五规划的宏伟蓝图为背景,结合北京建筑大学及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的发展愿景,充分考虑企业在现有市场条件下的内外部发展需求和趋势,制定企业未来三年发展的方向指引和行动纲领。
(二)规划目标
打造社会辨识度高、市场知名度高、现代化管理水平高和员工幸福指数高的综合型国际工程咨询企业,实现“百年老店”的企业发展梦。
二、规划导向
(一)适应新形势,以工程监理为基础,逐步向综合咨询方向转型,顺应政策、市场及行业发展趋势,努力打造社会辨识度高的综合型国际工程咨询企业。
(二)抓住新机遇,以建筑大学为依托,稳步向重点区域、领域发展,紧盯经济发展热点,努力打造市场知名度高的综合型国际工程咨询企业。
(三)探索新模式,以精心服务为追求,积极注力管理体系升级,创新管理思路和手段,努力打造现代化管理水平高的综合型国际工程咨询企业。
(四)建立新常态,以共同发展为宗旨,全面搭建职业发展平台,推动学校、企业、个人三者利益的融合,努力打造员工幸福指数高的综合型国际工程咨询企业。
三、发展规划
(一)品牌建设
1、顺应社会和市场发展趋势,在逐步向综合工程咨询服务转型中,注重发挥企业传统优势,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保持京精大房的企业品牌特色。
2、积极谋求和探索在现有管理体制下和市场化竞争环境中企业发展利益最大化的平衡点,寻求企业改制的最佳时机和最优切入点,探索体制内管理制度或管理手段的突破。
3、充分发挥学校和校产企业理论研究深厚、实践经验丰富、科技化含量和专业化水平高的优势,积极参与推动国家发展战略实施和发展构思落地,为规范引领行业健康发展持续注力。
(二)市场经营
1、发挥企业的既有市场优势,依托北京建筑大学提质、升级、转型的发展契机,结合专业院校的自主创新能力,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保持企业资产规模、经营规模和效益规模的同步可持续性增长。
※规划说明:年度人均产值指标稳步增长;企业利润增长率不低于合同额增长率;
2、抓住国际化友好交往势头显著和国内区域化协同发展布局明晰的利好机遇,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既有区域业务市场,并不断开拓、培育、发展新的经济增长点。
※规划说明:在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原经济区崛起和北京市行政副中心建设等方面发挥企业的积极作用。
以房屋建筑和市政公用业务为压舱石,积极拓展铁路、公路、园林绿化、水利电力等其他顺应市场发展需要的业务;积极谋求建设监理、工程管理、技术咨询、管理顾问等工程咨询业务的融合,形成独具特色的综合性业务领域。
※规划指标:逐步形成建设监理业务所占比重90%、80%、70%的递减趋势,从而形成其他工程咨询业务所占比重10%、20%、30%的递增趋势。
3、充分共享学校的学科研究、专家团队、专业领域人才辐射等信息,搭建产学研平台,完善成果转化体制机制,整合形成企业发展的优势资源。同时与价值理念相同、发展愿景契合、业务关联性强的其他企业,强强联合或优势互补,实现资源的合理化配置和最优化效益。
※规划说明:高校学研与企业实践的整合;学校资源与企业经营的整合;市场资源与企业经营的整合;法律服务与相关业务的整合等。
(三)企业管理
1、进一步科学地优化管理体系,强化目标管理,完善绩效管理,逐步提高管理效能和管理水平,满足企业创新和发展的需要。
※规划措施:优化管理架构和管理团队;健全管理体系,优化资源配置,根据公司发展需要和市场发展需求,适时调整组织机构,完善两级管理。
2、学习借鉴优秀的管理方法和制度。针对实际情况和自身需求,勇于摸索变通,敢于突破管理体制瓶颈。
※规划措施:修订完善管理手册和管理程序文件,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手册;重点改进分配机制、经营奖励、定编管理、绩效考核、风险防控、质量管理和财务预算预警等制度。
3、继续深化学习型企业建设,加强总监队伍建设,加强执业教育和专业培训,不断提高员工综合素质,保障项目服务的匀质化和精细化,保持京精大房的品牌特色。
※规划措施:完善学习制度;开展优秀的学习型团队创建活动;探索建立激励制约机制和考核调配联动机制;开展“业务标兵”的考核评选;
4、以实施“价值员工培养计划”为先导,秉承“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理念,全面提升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综合完善人才的 “招、培、留、用”。
※规划措施:制定“价值员工培养计划”,增强人才培养和引进的计划性;结合学校教学和企业实践平台,完善人才储备和培养方案;注重人才的价值体现,关注关心人才需求,注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选拨,完善人才使用方案;
5、持续加强公司专家团队建设,注力公司技术能力升级,注重技术经验的积累和传承,保持公司综合技术实力,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规划措施:设立公司专家委员会,建立并完善公司专家工作机制;形成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具有公司特色的企业技术标准体系;继续做好技术论文、案例分析等编辑工作,注重技术经验的积累;完善技术管理制度,继续做好技术研讨工作,解决一线技术难题,推动技术交流。
6、发挥产学研的特色优势,构建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及科技成果转化为一体的科技创新体系,适势而动,视时而行,激发创新发展活力,不断提高企业的科技化和信息化水平,注力公司的经营与发展。
※规划措施:完善产学研平台信息沟通、共享机制;拓展和深化“两翼三平台”建设;努力挖掘“移动互联”和“互联网+”等主流技术的应用。
7、通过多种形式丰富企业文化的内涵,与时俱进做实人心工程,不断提升员工对企业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强化荣辱与共的企业责任感和命运共同体的主人翁意识,使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规划措施:开展“企业核心价值观”宣贯活动;开展公司25周年司庆的系列企业文化活动;定期组织开展动静结合、文娱融合的文化、竞技、赛事活动;统筹规划公司宣传平台建设等。
(四)员工发展
1、努力提高员工薪酬待遇
※规划说明:完善符合国家政策和市场标准的员工薪酬待遇体系,探索建立具有企业特点和时代特征的保障机制,在员工薪酬提高、待遇保障等方面做出积极努力。
2、全面加强员工培养培训
※规划措施:重点探索员工继续教育新模式;根据公司发展需求,结合员工发展愿景,分阶段研究制定专项培养方案;注重复合型人才培养和独立工作能力培训,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学习和实践的系列活动;推进员工培养方面与学校及优秀企业的协同合作。
3、探索完善激励奖励机制
※规划措施:完善改进员工晋升机制;补充完善激励制度;建立健全科学、可行的奖罚细则;探索建立“功勋员工”表彰奖励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