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北京市住建委发布了今后北京的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等三类建筑将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到2020年北京将实现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30%以上的目标,北京市装配式建筑发展进入快车道,装配式建造方式成为重要建造方式之一。
三类建筑包括,一类是北京的保障性住房和政府投资的新建建筑将全面采用装配式建筑;二类是通过招、拍、挂方式取得城六区和通州区地上建筑规模5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将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三类是在其他各区及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取得的地上建筑规模10万平方米(含)以上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商品房开发项目也全部采用装配式建筑。
何谓装配式建筑?简单说就是把原有需要在建筑工地现浇成型的梁、柱、楼板等,预先在工厂批量生产,再运至现场组装“搭建”成一个完整的建筑。
装配式建筑的优点包括:有效减少建筑垃圾、能源消耗、施工扬尘、噪音污染;预先制成构件,统一验收把关,保证原料和成品质量;现场拼装建造,减少污染、提高劳动效率。
装配式建筑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发展装配式建筑,不仅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率,推进节能减排,更有利于培育新产业和新型建设队伍,促进建筑业信息化建设,是建造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打造首都建设精品工程的重要途径。从2010年起,北京市就开始实施保障房装配式建造和全装修成品交房全覆盖,如通州马驹桥公租房项目,是北京已建成最大规模的装配式住宅小区,是国内首个全部住宅均采用装配式剪力墙结构加装配式装修的保障房小区。其他还有长阳天地、金域华府等商品房项目均采用了装配式工艺进行施工。北京市将加快发展装配式建筑,推进建筑业转型升级。
为确保实现目标相关部门制定了五项措施,一是做好项目落实。以土地供应为抓手,在规划审批、项目立项、施工图审查、施工许可、工程竣工验收备案等环节强化监督与指导,确保目标任务实现。二是推进行业发展。加快完善装配式建筑标准规范,推进集成化设计、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合理布局预制构件生产企业,支持部品部件生产企业完善品种和规格,引导企业研发适用技术、设备和机具,提高绿色建材应用。三是创新管理模式。装配式建筑推行工程总承包模式,健全与装配式建筑工程总承包相适应的发包承包、施工许可、分包管理、工程造价、质量安全监管、竣工验收等制度,实现工程设计、部品部件生产、施工及采购的统一管理和深度融合,优化项目管理方式。四是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政府投资单体地上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含)以上的新建公共建筑应为钢结构建筑,实施装配式建筑范围内的单体地上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含)以上社会投资的新建公共建筑宜采用钢结构建筑。学校、医院、车站、机场、体育场馆等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应优先采用钢结构建筑。五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施面积计算、面积奖励、财政资金奖励、税收优惠、房屋预售、科研、金融信贷以及评优支持等支持政策。
自2010年北京市开始推广实施装配式建筑项目以来,公司一直跟踪装配式建筑项目,目前已中标的招商局南邵和华侨城南苑项目中就分别包含有19万平方米和6万平方米的业态为装配式住宅的建设项目。较早介入此类项目建设监理活动,在开拓监理新领域同时,也为公司今后装配式建筑投标积累了良好的业绩,储备了监理经验。
经营部/王述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