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
--专访城市副中心总监代表马煜
“2015年底,春节前夕,我第一次去通州看现场。那会儿郝家府还是长满杂草的荒野之地,不像现在,一座座繁华、庄重的建筑群已初具规模。”
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拥有3000多年建城史、860多年建都史的北京,如何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已成为当今全球关注的焦点。北京城市副中心的规划与建设有着划时代的历史意义,公司监理的A3、A4行政办公区也必将成为北京的标志性建筑而载入中国建筑史册。身为一名监理人,能够亲历这段光辉的历程,马煜倍感自豪。
尽管离燕郊的家只有14公里,身为公司城市副中心项目部的总监代表,马煜早已习惯了加班加点不着家的忙碌生活。“公司的信任,家人的理解,让我心存感激。我时常告诫自己,身为总监代表一定要起好带头作用,服从公司和总监的安排,积极主动地把本职工作做好。”
时光流转,两年来在项目上经历的种种艰辛与挑战,令马煜更加懂得了团结、奉献、忍让的深层涵义,也从工作中收获了满满的感动与成长。
马煜爱看书,他认为监理工作需要融入很多的知识,运用到很多科学的管理方法,所以每看一本新书,每掌握一个新的知识点时,于他而言如同三伏天浸沐在冰凉的清泉之中,是一种极致的幸福与满足。在为人处世上,他推崇儒家文化中的“礼”与“仁”。在处理与建设方、施工单位的工作关系时,他认为既要按照监理程序严格监理,同时也要有“礼”,待人和气,不能和一线工人发生冲突,语言交流上要灵活、委婉,感情牌要打,毕竟任何伟大哲学或思想归根到底核心还是在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看重心中有“仁”,心存仁善,面对问题时不要急于批评他人、推卸责任,多审视自己,是否考虑周详、全面,工作是否做到位了。马煜认为:“我们在外面代表的是京精大房,与各方建立和谐、顺畅的工作关系是十分必要的。一个成熟的管理者不一定要个性完美,但必须懂得自省、善于总结教训。”
作为一名60后,在施工任务重、工期紧、工作压力大的情况下,既要圆满完成监理工作本身,又要合理安排好学习时间,脑力、体力上都面临着严峻考验。“同事们白天工作都很辛苦,晚上住的是集体宿舍,想复习考纲也只能凌晨两三点爬起来去餐厅那儿学习。白天尽量保证午休时间。”
牺牲休息时间,牺牲与家人享受天伦之乐,马煜依旧坚持“个人升级”的人生规划。他说道:“以前在京东方这样的大项目上工作过两年,通过学习与实践,积累了一些切实有效的管理经验,加上入职公司、进入监理行业也有十几年了,觉得在社会阅历、专业技术等各方面都还算比较成熟,但是到了副中心项目以后发现,根本不够用!作为北京1号政治大工程,副中心项目工程指挥部的检查与执法之严前所未有,各种压力逼迫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调整好心态,多学多看多干,尽快适应新形势、新环境。身为京精大房人,工作上得让别人挑不出毛病!”
马煜秉持“打铁还需自身硬”的职场原则,一方面经常向老总监们取经,一方面重视书本知识的积累。他喜欢晚上在办公室安静地看书、写月报,一边琢磨着当日的工作得失,把白天经历过的所有细节在脑海中捋一遍,好的工作方法留下,不适当的做法删除或进行改进,取长补短,为下一步的工作精剪出更高效、实用的管理手段,这么一天天忙下来身体多少会有些疲惫,但心中却更加踏实,前进的动力愈发充足。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北京城市副中心与雄安新区两个新城,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更高的政治自觉、更强的责任担当,可以说是副中心项目部所有京精大房人的写照。在朝夕相处、并肩奋战的五百多个日日夜夜里,马煜早已把项目部当成一个温暖的家并与“家人”相处融洽。他说:“每个同事都在不计个人得失地全力付出,包括年轻的同事也很能吃苦。大家相互关心、能帮就帮,我们就是一个整体,大家荣辱与共。”经过项目部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与辛勤付出,监理部的各项工作得到了建设方和施工单位的认可,获得了副中心工程指挥部的多项表彰,也得到了公司与上级主管部门的认可。
韩愈曾在诗中写道:“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贤”。对处于万事万物之中的人类来说,博览世间万物、饱经天地风霜后所掌握的智慧与见识才是天下最宝贵的财富,而马煜一直在用行动践行着这条亘古不破的真理。随着监理行业向全过程咨询行业的改革与转变,如何在新形势下提升个人业务能力,同时也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这是很多监理人面临的一道思考题。马煜认为,国家的发展建设离不开监理行业,不管如何改革,不管从事的行业名称变成什么,只要知识、经验、体力都具备了,就没有理由干不好工作。
“目前副中心项目处于关键阶段,对我来说,站好安全监理的最后一班岗、为副中心项目的胜利完成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就是生活的重中之重,也是我对公司、对祖国的真诚回报。”马煜如是说。
战略发展研究中心/曾茹
(本篇编辑:韩忠林)